摩托車行情 俠名 汽車保養維修 2006-11-15
|
故障現象:一輛春蘭CL50QT輕便摩托車行駛24000多公里,出現了油耗逐漸變大的現象,加速性能也不如以前,尤其是回油門時,車速下降速度較以前快了許多。維修工檢查和調整化油器均無效,更換新化油器,也未能排除故障,故障原因不明。 故障分析與排除:復查故障,在點火開關未開啟的情況下,先用腳輕踩啟動踏桿數下,打開鑰匙開關后,使用電啟動裝置,按下啟動按鈕,發動機順利啟動。稍作暖車后,加大油門上路試車,感覺提速較費勁,回油門后,車速急劇下降,詢問用戶該車的維修情況,用戶反映行駛到18000多公里時曾經先后更換過汽缸、活塞及活塞環、變速器六只滾子、齒形皮帶,檢查清洗過燃油箱及負壓開關,同時清洗化油器各量孔、檢查調整了浮子室油平面。拆下火花塞套于高壓阻尼帽上試火,按啟動按鈕,火花塞發出強烈的火花。察看其電極顏色:呈棕紅色,說明點火系統無異常。檢查化油器油位,擰松化油器浮子室放油螺釘,將其泄油管口朝上并置于化油器本體與浮子室結合面之間上下移動,其燃油在距浮子室結合面向下約1.5mm處冒出,油位正常。根據用戶提供的線索,重新檢查了以上零件,確認用戶反映的情況基本屬實。將摩托車中撐支起,檢查后制動裝置鋼束的自由行程,符合車輛使用說明書的要求,但是用手轉動后輪時感到很吃勁。是不是后制動蹄塊發生異常,碰擦后輪轂內側。卸下排氣消聲器及后輪總成檢查,后制動蹄塊和后輪轂內側并無異常碰擦痕跡,卸下后制動蹄塊,單將后輪裝上后輸出軸作轉動試驗,仍然感到有呆滯感。接著打開左曲軸箱側變速器后蓋,再轉動后輪時意外發現,離合器外罩也跟著一起轉動。根據變速器的工作原理,只有在發動機運轉,曲軸轉速達到離合器部件的結合轉速(2200r/min左右)時,離合器上的蹄塊克服扭簧的拉力向外飛出,其蹄塊緊貼到離合器外罩壁上,離合器外罩才能隨之轉動。現在的情況說明,離合器部件出現了異常。使用專業工具拆下離合器外罩發現,離合器部件上的鎖緊螺母已經松動,在離合器壓盤彈簧的彈力作用下,離合器底盤組件中的底盤平面與離合器外罩內側平面擦碰,造成發動機怠速工況時,離合器外罩也跟著轉動,極大的消耗發動機的動能,使油耗異常增高,想不到故障的根源出在這里。卸下離合器部件,設法夾緊離合器體,擰緊底盤組件上的扁六角螺母(扭矩為50N·m)。復裝所拆零部件,在車輛靜止狀態下轉動后輪,無任何阻滯感。上路試車,車輛加速和回油門及油耗均恢復到正常狀態,原故障被排除。 故障現象:一輛CG125款跨式摩托車行駛26300多公里,發動機汽缸蓋內發出斷續而有規律的異響,維修工先后檢查調整過氣門間隙,未能排除故障,異響原因不明。 故障分析與排除:先檢查進、排氣門間隙,將曲軸旋轉至壓縮沖程終了時的位置,使用塞尺檢查進、排氣門間隙,約 0.06mm左右,重新調整至0.02mm,裝上汽缸蓋罩,啟動發動機試驗,其聲響仍然存在。為了驗證凸輪軸基圓是否存在徑向跳動現象,將發動機旋轉處于壓縮沖程終了的位置,持0.02mm標準間隙值的塞尺片塞于氣門間隙調整螺釘與氣門桿端之間。然后以此點為中心,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轉動曲軸約160°,在曲軸所轉過的320°范圍以內,塞在氣門間隙調整螺釘和氣門桿端間的塞尺片,不得有時緊時松的現象。否則,即可判斷該凸輪軸的基圓跳動超差。按此方法操作后,未發現異,F象。說明異常聲響與凸輪軸基圓尺寸無關。詢問用戶該車維修的經歷得知,該車曾因誤裝配氣正時(即凸輪軸齒輪與曲軸齒輪正時錯位),頂過一次活塞,更換過進氣門,活塞頂作了簡單的修復。基于此情,拆下氣門搖臂座組件和挺桿做詳細檢查發現,因上次頂活塞故障,使挺桿兩端與上、下搖臂接觸的Φ6mm、深2.5mm凹形槽已呈不規則形狀,說明其凹形槽存在偏磨現象。檢查挺桿外圓有與挺桿導架擦碰的痕跡,將挺桿放在平板上滾動檢查,在滾動過程中持塞尺片塞于其空隙處,已超過0.40mm,明顯彎曲。為了徹底排除異響故障,分別更換上搖臂座組件、下搖臂和挺桿,精心復裝所拆零部件,啟動后發動機運轉聲響恢復正常,原車右蓋異響故障被排除。 故障現象:一輛本田TACT50輕便摩托車行駛32000多公里,用戶自行開箱保養發動機,重新組裝后,發現摩托車難啟動,勉強啟動后加速性能變差。送維修站清洗調整化油器,更換火花塞、點火線圈均無效,故障原因不明。 故障分析與排除:按照正常程序啟動車輛,檢查點火和燃油系統,未發現異常。根據該車電氣的特點,檢查接地線的連接情況,未發現接地線路存在斷路和虛接現象,更換一同型號化油器也未能實現啟動。詢問用戶自行開箱保養的細節得知,原機曲軸箱上平面間密封膠較多,曾用小刀刮削過。是不是此處出現異常,根據二沖程發動機的工作原理分析,若曲軸箱的曲柄室漏氣,發動機在初始運轉時空氣被吸進,不但沖淡了曲柄室內的可燃混合氣,而且會在掃氣過程中使曲柄室內的混合氣體漏出,造成發動機無法啟動。為驗證用戶所說,決定采用氣壓法進行確認。 分別卸下曲軸箱左后蓋、左前蓋、變速器組件、導風罩、冷卻風扇、磁電機轉子、排氣消聲器以及空氣濾清器,用塑料薄膜套住化油器進口扎妥。拆去行李箱,拔出負壓開關端與進氣管之間的橡膠軟管,一邊用變速器固定盤套在曲軸左端并轉動曲軸,一邊觀察汽缸排氣口里面的活塞,當汽缸內活塞轉至排氣口下止點位置時停止轉動曲軸。此時點燃香煙(其周圍不能有汽油等易燃物品,注意防火安全)吸滿煙氣含在嘴里,利用與進氣管連接的橡膠軟管連續往里吹煙氣,直至汽缸排氣口有煙氣冒出時,立即轉動曲軸,使活塞向上止點運行并擋住汽缸排氣口。用30mL醫用針筒插入橡膠軟管連續不斷地往里推壓煙氣,不一會兒,發現左、右曲軸箱結合面與汽缸體間冒出縷縷煙氣。于是,分解發動機,拆卸汽缸體發現,左、右曲軸箱上平面有明顯的縱向劃痕存在。用干凈軟布塞于曲軸箱內,避免異物掉入。用細砂紙將曲軸箱上平面的縱向劃痕小心去除,使用高壓空氣吹凈劃痕異物。清洗干凈后用AB膠調合,涂于縱向劃痕槽內,待48小時密封膠充分固化,再用515平面密封膠涂于汽缸紙墊兩側,裝上汽缸、汽缸蓋擰緊缸頭螺栓。復裝所拆零部件,啟動發動機,一打就著,上路行駛,發動機工作正常,摩托車難啟動故障被排除。 故障現象:一輛CL125-2春蘭豹摩托車行駛48000km,因機油泵內外轉子磨損嚴重,機油流量減少,使活塞、活塞環及汽缸等零件受損,在更換零件后行駛正常。但不到3天用戶反映,只要連續行駛3km以上,發動機動力就會急劇下降。待發動機冷卻后,再啟動時,動力又恢復正常。維修工檢查確認,該發動機存在過熱現象,更換選型機油,故障仍未排除,故障原因不明。 故障分析與排除:發動機過熱故障的原因較多,若可燃混合氣過稀,也會使發動機因燃燒時間延長而過熱。首先檢查化油器浮子室油位,將化油器浮子室放油螺釘旋松,放凈空氣后,使浮子室的放油橡膠軟管端口朝上,其燃油在化油器本體和浮子室結合面向下約3mm處冒出,說明油位基本正常。拆下火花塞,其電極顏色為棕紅色,說明可燃混合氣基本正常,過熱故障的原因不在此處。旋出機油標尺,查看曲軸箱機油油位,在中限位置。沾適量洗潔精于進氣管及與汽缸蓋結合部位,啟動發動機,未發現有漏氣現象。打開汽缸蓋罩,啟動發動機,觀察機油的來油,發現明顯偏少。打開右曲軸箱蓋,使用車輛反光鏡檢查機油泵過濾網,未見堵塞現象。考慮到是在更換活塞、活塞環、汽缸及機油泵后出現的故障,故拆卸汽缸體,仔細檢查活塞、活塞環及汽缸磨擦副的磨損情況,從剛剛拆卸時活塞及缸壁上留存的機油來看,機油量確實偏少。打開右曲軸箱蓋,卸下機油泵觀察進油口濾網,無任何堵塞和破損現象,其內外轉子的配合尺寸基本符合要求,間隙均在說明書規定的范圍內。對機油泵作詳細檢查,用聚光手電筒對其照看發現,機油泵上的Φ8mm的工藝孔與Φ8mm的鋼珠有明顯的一條不規則的細縫,將此處用干凈軟布擦凈后,用嘴對準機油泵使勁吹,確認此處有密封不良的現象。原來該型機油泵的出油口與右曲軸箱機油泵出油槽相連接(用Φ6×30形密封圈過渡密封),特設置了一個Φ8mm工藝孔與機油泵內腔油道相通,其孔深8mm,機油泵單件裝配后用Φ8mm的鋼珠壓入孔內,最后將銅口邊做工藝鉚合。由于該Φ8mm工藝孔加工呈橢圓形狀,鋼珠鉚入機油泵工藝孔口后,其鋼珠外圓不能完全遮住橢圓形工藝孔,使部分機油從此處外泄,漏入曲軸箱油池內,造成機油流量下降,無法滿足發動機正常的潤滑冷卻要求。故而造成發動機熱機后的過熱故障,更換新機油泵及受損零部件,復裝右曲軸箱蓋,加入選型摩托車機油。啟動發動機稍作暖車,上路試車5km多,摩托車加速行駛正常,原車過熱故障被排除。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