汽配110網 俠名 技術改裝 2007-4-2 1
|
【正文】 “上汽榮威KV6發動機的成功,標志汽車業打造中國‘芯’發展到一個新階段”。近日,《中國青年報》的一篇汽車報道,在業內廣泛傳播,并引起極大反響。這篇名為《堅持自主研發 汽車中國“心”向三菱說拜拜》的文章,以汽車行業最核心的發動機技術領域為切入點,深刻分析國內眾多汽車企業的現狀,從對三菱發動機的相對依賴,到自主研發和三菱說再見的過程。上汽榮威整合全球優勢資源,致力于打造汽車業中國“芯”的作法,這篇文章中作為重點案例進行了剖析。
“上汽的自主發動機戰略則是獨辟蹊徑。在將英國羅孚納入囊中后,上汽創造了自主品牌榮威,并把羅孚發動機的規劃確定為未來戰略的重點。上汽英國研發中心RICADO2010,保留了大部分羅孚員工,其中多數是發動機和變速箱方面的專家,在引進發動機國產前他們已對此進行了一些技術改進。據了解,上汽汽車發動機裝配線由國內供應商集成制造,關鍵元器件采用高精度成熟可靠的進口件。首條整裝線是多品種的柔性生產線,能生產包含KV6和K4汽油機以及L/G柴油機的三大系列6個品種的發動機裝配生產線,產能每年8.5萬臺。” 中國汽車品牌發動機研發之路 發動機作為汽車的核心技術,依靠三菱等國外品牌,或實行直接的拿來主義,對于中國汽車行業來說,顯得相當被動。在技術含量和利潤率都很高的發動機領域,三菱在中國市場曾經長期占據較大份額。 奇瑞是可說是中國汽車品牌發動機研發之路的代表。早在2002年,奇瑞與奧地利AVL公司合作開發了符合歐四排放標準的18款汽油、柴油發動機,這些發動機的技術指標與國內部分合資企業產品相比也不遜色。不僅如此,奇瑞ACTECO發動機先后出口美國市場7000臺,同時應用在在中國境內及中國境外生產的菲亞特汽車,年供應量將超過10萬臺。一直堅持自主造車的華晨和吉利,在發動機領域也又斬獲。
上汽榮威KV6發動機代表中國“芯”新高度 上汽榮威源自英國名車羅孚75平臺核心技術,羅孚75系列因為與寶馬的合作,吸取寶馬技術精華,在發動機和操控技術上更具優勢。上汽榮威對羅孚75基礎上進行了大量改進和創新,使榮威KV6發動機技術更成熟和先進,性能更加優異和可靠。在打造汽車中國“芯”方面,創造新的高度。 在3月中旬的上汽榮威全國媒體試駕過程中,一位記者清晰描述其試車感受:“榮威90度V型6缸體布置不僅使發動機的運轉平順性要遠遠好于4缸發動機,更強于普通呈60度布置的6缸體發動機。而凸輪軸減震器,更是進一步降低震動,延長了發動機保養的間隔。榮威750在國內首先采用航空級全鋁材質打造V6發動機,其自重比一般鑄鐵發動機輕40%,而效能則提高了20%,2.5升發動機的最高功率是135千瓦/6500轉/分鐘,最大扭矩為230牛頓米/4000轉/分鐘。榮威整車排放達到歐Ⅳ標準,發動機的高速性能良好,尤其是在160公里/小時的情況下,加速仍然有清晰推背感。” 榮威750采用的航空級全鋁缸體24氣閥V6發動機,最大輸出功率達到184匹馬里(135Kw),最高時速可達220公里/小時,0-100米加速時間僅需10.2秒,這些指標在同級車中遙遙領先。 據了解,上汽的遠景規劃是2010年達到30萬臺發動機和20萬輛整車的目標。這意味著將有10萬臺發動機外銷給其他整車廠商。目前,已有包括東風柳汽在內的多家國內汽車品牌決定放棄三菱“芯”,向上汽拋來了橄欖枝。 隨著整車行業的高速增長,我國車用發動機行業也一直保持火熱態勢。長期以來,發動機技術話語權的缺失,一直困擾著中國的自主整車企業。隨著自主造芯熱的興起,以及上汽榮威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,打造中國“芯”技術的成熟,中國發動機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勢必將徹底改善,中國車用三菱“芯”的時代也將不復存在。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