互聯網 俠名 汽車保養維修
|
3月底,豐臺區順五條,多輛停靠路邊的私家車被扎胎 豐臺、海淀等地多個小區因小區車位緊張、停車費用高、服務環境差、停車不方便等諸多原因,不少業主主動或被動地將車停在小區外的街道兩側。如此一來,車輛遭劃傷、扎胎等事件便接踵而至。相關閱讀:18歲以下不宜 天吶 這還是車模嗎(組圖) 圍剿獸獸 北京車展8大頂級車模齊出動(組圖) 一旦車輛被損傷,花費少則幾百,多則數千,然而,讓受傷業主更為懊惱的不是經濟方面的損失,而是車輛被損壞查不清原因,也尋求不到解決的辦法。由于目前保險還未涉及劃痕之外的其他損失,在加強防范和監控的同時,業主在小區周邊開車和停車也需要特別注意。 >>案例一 30輛車夜間被扎胎 說起愛車被扎,家住豐臺區宋莊路順五條的梁銳至今不能釋懷。“3月28日8點半,我要上班去取車,一看車胎都癟著。”梁銳說,他新買的銀灰色 由于車胎被扎不屬事故,保險公司不賠付,梁銳只好自己掏錢將4個車胎全換了,“不敢不換。如果補補的話,一上高速,難免不出更大的事故。”梁銳說,他為換胎花了2000多元,但慶幸的是及時發現車胎被扎,能及時換胎,而他的一位同事的車多次被扎,一次修補上路后,車行駛在環路上突然爆胎,差點釀成大禍。 據了解,在梁銳停車的順五條、順三條,當日凌晨近30輛車車胎被扎、車窗被砸、車身被劃,受損車輛來自附近數個居住小區。“被劃被扎的全是私家車,出租車和大巴車沒劃,但仍沒有人分析得出誰干的,為什么干。”梁銳說,這些車輛都停在派出所附近,聽鄰居說這里車輛遭損傷曾經發生多次。“當時就報警了,昨天還打電話問案件是不是破了,警方一直稱還在調查中。”梁銳無奈地說。 東鐵匠營派出所民警介紹,事發后他們曾調取過附近小區的監控錄像,但事發地點并未在監控攝像頭的攝錄范圍之內,而且作案時間可能在后半夜,因此很難找到目擊者。民警表示,為了防止順五條再次發生惡意扎車胎的事件,他們將加強夜間巡邏。 >>案例二 砸車盜胎一周兩起 “我們這個小區一周內發生了兩起車胎被卸走、窗玻璃被砸爛的事件,都被我趕上了。”昨天,家住海淀區碧森里小區的韋先生說,車胎被卸走、車窗玻璃被砸,讓他很受傷,如今他已把車停放在單位不開了。 韋先生說,4月初的第一個周二,自己停在小區外路邊的車4個輪胎被全部卸走,當時一塊兒被卸走輪胎的,還有另外一戶鄰居的車。該周周五,又有7輛鄰居的車窗玻璃被砸,“我車內還放著東西,沒有被翻動,右側玻璃被砸得粉碎,一看就知道砸車是為了泄憤。” 據韋先生透露,一直到目前,他都無法判斷到底是什么原因讓自己的車如此受傷。小區內正在籌備成立業委會,物業環境較差,在被砸的7輛車中,有兩輛車是籌建業委會積極分子的車,“物業不會管的,車停在小區外面的路上,不是固定車位,找物業又沒有證據,只能是找沖突。走保險又太麻煩,只好自己買輪胎、換車窗,花了3000多元。”韋先生稱,當時也報警了,但直到現在都沒回音。 >>案例三 無縫隙監控防毀車 據了解,豐臺區怡海花園住有居民6700戶、4.5萬人,整個小區約有6000多輛車、5700個停車位,小區入住5年來僅出現過一起車輛被劃傷事件。 “一個男孩兒放學回家,順手撿了個小石子,邊走邊劃車。”怡海達豐物業保安部徐欣說,當時一接到業主反映,他們馬上調看監控錄像,結果發現是一個男孩子,“小區內設有幼兒園、小學和中學,根據孩子年齡我們找到中學,讓老師查出了這個孩子,并對孩子進行教育。”據了解,自此,物業和學校安全部門進行了對接,隨時對孩子進行人身、財物安全教育。
為最大避免車輛劃傷,該小區在主要路口、道路兩側及停車場都設置了限高、限速、禁鳴等交通標識,要求車輛管理人員簽訂安全責任書,定期組織應對突發事件的實際演練,并為業主建立了車輛檔案。“我們還編寫了事故案例,對小區進行無縫隙監控,即使出現一些問題,最終處理結果只有一個,就是讓業主滿意。”物業負責人王玉廣稱。 ■分析五大主因致車輛頻“受傷” 據記者調查,停放車輛屢屢被劃傷、被扎胎事件出現,有5個方面的原因: 車位緊缺 據了解,北京私家車已逾300萬輛,平均每百戶居民就有36輛車,且車輛購置異常火爆。而與之相應的是停車位嚴重短缺,合法車位只有100多萬個。停車難導致大量私家車只能停放在小區之外,造成監管缺失。 利益驅使 車身及窗玻璃被劃傷,輪胎被盜或被扎胎,業主需要向維修部門支付一定的維修費用,這使個別汽車維修攤點夜間破壞車輛,白天坐地生財。 物業使壞 當停車收費等問題不能及時解決時,業主通常會拒絕交費進行對抗,物業有可能會采取劃車、扎胎等非正常手段,逼業主在車位停車或者繳費。 當小區組建業委會時,因物業擔心被炒,也可能會采用扎胎劃車手段予以威脅。但這種情況極少,一般針對小區積極組建業委會的積極分子。 個人恩怨 因停車等問題與鄰居等其他人產生矛盾,其停車便成為對方泄憤目標。 仇富發泄 據了解,社會上一部分人因為仇富心理或以保護環境等為借口,連續扎胎或者劃車。 ■各方說法 >>物業 小區之外不予負責 記者曾向多家小區物業了解關于劃車、扎車胎一事如何處理,小區物業態度極為一致,如果業主車輛停在車位內,由物業負責協調解決,如果業主辦有保險,可以走保險,如果沒有保險,可以和物業協商解決。但是,對于停在小區車位以外的車輛,物業們均稱因不屬于自己的負責區域,一般情況下不予負責。 >>警方 車受損應及時報案 在調查中,記者了解到,不少業主車被劃傷扎胎之后,因考慮到報警、找物業、尋求保險比較麻煩,一般會選擇自己出錢修車。只有在出現多輛車集體被毀壞的情況,才會有業主報警。警方提醒業主,一旦發生意外要盡快報警,以為破案提供線索。經記者了解,一旦接到報案,警方一般會及時趕到現場并予以拍照筆錄,詢問車主詳細情況。 記者曾就車輛被劃、被扎胎的事件詢問警方,豐臺區一名辦案人員透露,業主車胎被扎被劃,由于很多出事地點位于小區外的偏僻地帶,并不在監控范圍之內,而且夜間作案時缺乏目擊者,導致線索稀少,破案并不容易。警方提醒車主,停車盡量歸位。 ■律師說法 物業服務環境決定發案率 在接觸了大量業主車輛被損案例之后,京華律師團、京華律師事務所律師馬傳貞分析,這類事件和小區物業管理環境密不可分,物業服務環境差,該類事件發生率就高。 談起解決辦法,馬傳貞稱,只要物業對進出小區的車輛進行控制管理,如登記、盤查、發卡或是收費等,就應負責小區財產安全,對車位提供維護保管、安全監控等服務。所以,在小區內,一旦業主車輛被劃、被扎,可要求物業承擔民事賠償責任。“但絕大多數停車劃痕扎胎問題發生在小區外。”馬傳貞說,業主車輛受損可向公安機關報案,要求公安機關以涉嫌故意損毀公私財產案件立案偵查,查出作案人,追究其刑事責任,并要求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。 防損支招: 小區內安裝攝像頭等安保措施;業主之間及其和物業出現矛盾時,要和平依法解決,盡量不要形成對抗,敏感時段采取非常措施;不隨便停在別人的固定車位;停車不影響通行;尊重行人,行車不超速,不按喇叭令行人讓路;盡量不在路邊整夜停車;避免與停車周圍的人發生沖突;遠離高樓陽臺和窗口,以防高空拋物。(京華時報) 上一頁 [1] [2]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