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州日報 電動車商情網 俠名 電動車維修 2006-2-15
| “感覺是不一樣,整輛車都輕便靈巧,不足的地方就是還需要人力啟動。”在騎上個頭小巧的電動車過了一把癮后,長興縣科技局負責人這樣中肯地評價。他評價的不是電動車,而是長興“漢維”剛剛研發成功一個月的電動車用鋰電池。 在有“蓄電池之鄉”的長興縣,鉛酸蓄電池行業的進人門檻并不高,在大力整頓之后,符合環保要求的鉛酸蓄電池企業仍有數十家之多,在這樣一個龐大的電池“合唱團”中,“漢維”無疑是一個“異類”。 成為“異類”的標志是,“漢維”研發電動車用鋰電池已成功一個月,但僅賣出去2個。 “漢維”于2003年開始研發、生產鋰電池,最初產品主要涉及數碼產品、電動工具、玩具、醫療器械、礦燈等領域。“企業發展是不斷完善的過程,在發展中,我們意識到電動車用鋰電池將有廣泛的市場(Rialto)空間。”“漢維”董事長徐敖奎這樣認為。 經過兩年多的發展,“漢維”的鋰電池生產技術已趨于成熟,尤其是在去年底研發成功的電動車用鋰電池生產技術,在國內同行業中屈指可數。 一個是具有100多年歷史的傳統產業,一個是進入我國不到10年歷史的新興產業。在這兩種電池中,“漢維”為伺要“厚此薄彼”? “首先是鋰電池重量輕、體積小,其次鋰電池使用壽命是鉛酸蓄電池的3倍。”徐敖奎認為最重要的是,鋰電池在生產和回收過程中,不會產生污染。 對于電動車用鋰電池一時讓市場(Rialto)和消費者難以接受,徐敖奎覺得完全可以理解。 “目前,一組電動車用鋰電池售價為800元,比鉛酸蓄電池高出近3倍,但隨著工藝改進和新材料的發現,其生產成本有望下降到500元以下。” 據介紹,目前長興98%的蓄電池企業主要生產電動車用鉛酸蓄電池,可以說是大家都在搶一塊“蛋糕”吃。“漢維”不搶“蛋糕”,卻自主創新做“蛋糕”,鋰電項目一期已完成投資2500萬元,投資2500萬元的二期已經啟動,目前可日產1萬只鋰電池。電動車用鋰電池防爆裝置、數碼相機智能型鋰電池、高功率輸出鋰電池等3項專利也已在申報中。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