互聯網 俠名 汽車保養維修
|
近日,記者從國家質檢總局獲悉:一套推動汽車“三包”規定可操作性的標準體系——汽車售后服務標準體系框架已初步形成。 據了解,作為售后服務標準體系重要部分之一的“汽車產品質量擔保責任標準”,即《家用汽車質量擔保中主要零部件目錄及有效期》已形成草稿,該標準包括規定汽車總成(系統)、損耗件及其他零部件的“三包”目錄和“三包”有效期,可供汽車“三包”規定引用。 目前,我國汽車市場普遍存在著廠家利用技術和信息方面的優勢,把“三包”變為“一包”的現象,再嚴重的問題也只管修,個別廠家隱瞞故障實際情況,多次修不好仍不予退、換。人們在期待“三包”規定盡早出臺的同時,也對其日后的順利實施有些擔憂。主要集中在擔心“三包”規定制定缺乏可操作性,造成今后汽車維修質量把關、驗收、汽車退換的具體條件和依據還會由汽車廠家及維修部門一家說了算,消費者維權、執法部門執法無標準可依。目前我國關于汽車強制性國家標準有88項,包括安全、節能、環保、防盜4大類,其中汽車安全標準約60多項。在汽車安全標準中,又包括主動安全標準30項,被動安全標準25項,一般安全標準27項。北京、福建、吉林、浙江、深圳等省市制定地方標準20余項。汽車企業標準化工作也在蓬勃開展。但是,目前針對汽車售后服務的標準還比較薄弱。 在日前國家質檢總局舉行的汽車“三包”規定立法聽證會上,該局法規司司長劉兆彬介紹說,由于汽車產品比較復雜,家用汽車產品“三包”規定中不可能作逐一細致規定,在市場交易的汽車質量擔保中需要具體化的內容,必須通過制訂一系列標準對相關內容給予細化。有了標準可以使同類、同規格的汽車零部件按照統一尺度進行規范,并告知社會各方;同時,申訴受理單位在組織調解中,可以按照統一要求處理糾紛,避免隨意性。汽車售后服務標準體系的制定對于推動汽車“三包”的實施是一個基礎性工作。 汽車售后服務標準體系框架基本是根據目前美國汽車售后業協會對“汽車售后市場”的定義,結合世界范圍及我國汽車售后服務市場業務類型,初步構建的。該體系框架主要從8大重點標準的制定入手。即:汽車質量擔保服務規范、汽車維修服務規程及質量規范、汽車維修配件供應規范、汽車維修技能鑒定標準、事故車估損和維修服務規范、二手車評估鑒定標準、汽車改裝與美容服務規范、車載診斷(OBD)標準。該標準體系將對汽車維修工作準備、車輛預檢接收、車輛修理、質量檢查、車輛交付、服務跟蹤等通用及重要環節及質量要求都做細致的規定,對規范維修服務行為,降低返修率有重要意義。另外,該標準體系還對汽車維修配件供應進行規范。包括規定配件供應商的選擇、配件質量驗收方式、正產件和附產件的使用、涉及所更換的配件質量問題處理方法等內容。它可以解決目前汽車維修中現有配件價格不透明、質量無保障等問題。 據參與該標準體系制定的有關專家介紹,汽車售后服務標準體系在制定過程中主要考慮了4點:首先是從消費者的需求考慮,消費者可以憑借法律法規、規定和標準知道自己的權利和企業的義務,有利于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。第二是從企業需求考慮,通過執行該標準推動提高企業管理水平,同時也有利于企業依據標準保護自己的利益。第三是滿足行政機關執法的需求,滿足消費者組織進行調解的需求,減少隨意性,使工作更加規范化。第四是該標準還有利于行業發展,既不能定得太高,也不能定得過低,應該在相對比較高的水平。 |
|
|